梅州市秉德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梅州市秉德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电话:0753-5400989
电话:18023520688
当前位置: 首页 > 南粤风云 > 梅州史迹寻踪 > 梅州儿女与红军长征

梅州儿女与红军长征

梅州市秉德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 2018-06-27

                                                         梅州儿女与红军长征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60年前,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红军被迫作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苏区,举行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前,梅州地区属闽粤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的粤东北苏区(包括五华、兴宁、龙川、蕉岭、平远、梅县、大埔、丰顺、饶平等县),是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在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中,粤东北苏区军民密切配合主战场作战,为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自1930年冬起至红军长征前,配合支持中央交通局开辟了一条由上海、汕头、大埔进入中央苏区的“红色交通线”,先后输送了大量物资,出色地完成了护送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叶剑英等200多名领导干都安全地进入苏区的任务。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当时参加长征的队伍中;有来自梅州地区的人民子弟兵近300人。他们有的来自原东江虹军48团(多数是大埔籍人),该团后编人中央红军十二军三十四师;有的来自“红色交通线”大埔中转站武装,他们于长征前夕奉命调到中央保卫局工作;有的来自原东江苏区兵工厂(大部分是五华籍人),他们后来上调到中央苏区兵工厂工作;有的是从东江特委和一些县委调进中央苏区机关部门工作的原地方领导干部。他们中比较著名的人物有:原中共东江特委秘书长、进中央苏区后曾任中共闽粤赣省委秘书长,长征中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等职的肖向荣(梅县籍人);原共青团梅县县委书记、东江团特委常委,“红色交通线”大埔交通站站长,进入中央苏区后,在红军总部二局工作,任过国家保卫局总队参谋长,在长征中任过红军总司令部一局参谋等职的卢伟良(梅县籍人);1927年参加共青团,1930年进入中央苏区后曾任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秘书,长征中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员等职的邓逸凡(兴宁籍人);原丰顺县革命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饶和埔县委妇委书记,进中央苏区后曾任中共闽粤赣省委妇女部长、苏区中央局妇女部长,长征中担负民运工作,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妇女部长等职的李坚真(丰顺籍人,她是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中32位女红军之一);原在东江红军四十六团搞民运工作,后任饶和埔少共中心县委巡视员,进入中央苏区后,曾在少共中央局工作,长征中,调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到陕北后任陕甘宁三边地委妇女部长等职的肖月华(大埔籍人,她也是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2位巾帼英雄之一);还有1924年进人中央苏区参加红军,长征中曾任红一军团五团团长,并担任过著名的红军东渡黄河;突击队队长等职的曾国华(五华籍人,解放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还有中央苏区时期曾担任过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在长征中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的罗明(大埔籍人);1926年在大埔百侯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共产党员,后去上海复旦大学读书,从事地下党活动,在进人中央苏区前曾在上海中央领导机关无线电台工作,进入苏区后担任通讯学校校长,长征中从事机要工作,到达陕北后参加筹备“抗大”,担任过延安抗大政治教育长的杨兰史(大埔籍人)等。这些参加长征的数百位梅州儿女和全体红军指战员一起,历尽千山万水,浴血奋战,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生命,如编进中央红军三十四师的原东江红军四十八团战士,在长征途中的湘江战役中大部分英勇牺牲。

中央红军长征后,为了牵制敌人的兵力,策应主力红军长征,活动在梅州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会合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出来的红军部队,在赣粤边境和闽粤边境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在赣粤边境,原闽粤赣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罗屏汉(兴宁籍;人,曾任中共兴宁县委书记、兴宁县革命委员会主席),遵照长征前毛泽东关于“要扩大游击区,向安远、寻邬发展,向兴宁一带创造游击区”的指示,率赣南挺进队回到兴(宁)、龙(川)革命根据地开展活动。随后,与原红军二十二师师长周建平等所率领的留守苏区红军部队会合,成立了粤赣边区军政委员会,罗屏汉任主席,周建平任副主席,统一领导粤赣边区的游击战争。在闽粤边境,按照中央分局的指示,原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1呢7年在大埔由罗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会同刘永生、范永春等组成一支游击队(由刘永生当队长)回到闽西,在永(定)、(平)和、(大)埔边一带活动。不久,与邓子恢、谭震林率领的从江西突围出来的红军部队及由方方、吴胜率领的留守闽西苏区的红军部队会合,成立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张鼎丞任主席,邓子恢任副主席,谭震林任军事部长,方方任政治部主任,温仰春任秘书长(温仰春是大埔县人,1926年入党,原是中共大埔县委领导成员,后调东江红军任四十八团政委。进中央苏区后任过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等职),统一领导闽粤边区游击战争。在东江地区,原红军十一军军长古大存率领一部分红军游击队从大南山突围转移到丰顺八乡山与丰梅游击队会合,以东江红军名义袭击各地反动武装。

由于赣粤边、闽粤边境红军游击队的频繁活动,迫使敌人调集大量兵员四出进行“围剿”。在江西,他们用了20个师的兵力占领所有革命根据地的县城和较大的市镇,其中以2个师兵力对付粤赣边境的红军游击队。在闽西南及大埔边境,国民党投入的正规军就有8个师。还有广东军2个师布防在闽粤边地区与国民党中央军配合。敌人凭借优势兵力和采取各种残酷手段,宣布要在3个月内肃清共产党和红军游击队。面对强于我数十倍的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反动武装,红军游击队不仅没有被消灭,而且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紧密依靠群众,在军事上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避实击虚、避强击弱的作战方法,打击敌人,拖住敌人,钳制和消耗了国民党大量兵员和物资,有力地策应了中央主力红军的长征。

在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红军游击队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策应了主力红军的胜利长征,而且还开辟了游击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地方党组织。如梅州地区开辟了大埔县的埔北、埔东、埔南和兴宁、龙川边境的兴龙游击根据地,并先后健全、建立了中共永东、永埔、饶和埔、兴龙等县委及革命委员会、军政委员会。从而保证了游击战争得以坚持和发展。特别是闽粤边境的游击战争,―直坚持到抗日战争开始,红军游击队为新四军的组建输送了大批干部、战士,为抗日战争和后来的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新贡献。(刊于1996年9月2月《梅州日报》)(刘裕)

下一篇: 第一次东征在五华
上一篇:   接送周恩来进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