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的定义
何为修学旅行?何为研学旅行?对于这个近年来冒出来的“新鲜概念”,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给出了正解——
2014年4月19日上午九点半,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发表名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解读国家教育改革重点,并向参会代表介绍中国修学旅行发展轨迹。
主题演讲中,王司长对比了中俄两国关于青少年培养的异同点,阐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新形势,引出了关于中国的研学旅行发展状况;讲解了蒲公英行动计划的目标和部署。王司长从修学旅行顺应新形势;修学旅行圆梦蒲公英;修学旅行重在建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于修学旅行顺应新形势,王司长首先提出修学旅行的定义:修学旅行又叫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针 对修学旅行的特点有“两不算,两才算”:第一个特点,校外排列课后的一些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棋艺比赛、校园文化,不符合修学旅行的范畴。第二个特 点,有意组织。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如果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不叫修学旅行。第三个特点,集体活动。以年级为单 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修学旅行。如果孩子跟着家 长到异地转一圈,那也只是旅游。第四个特点,亲身体验。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 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的演练,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
关于目前的基础教育形势,王司长提出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读死书、死 读书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教育的重点改革方面。王司长提出,修学旅行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古时候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家思 想。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中提到:旅行为增长知识、扩大眼界的教育法,有意义、有组织,有计划,修学旅行应该特别提倡,在行设 法,将车船价目简之最少,最后减免,以此鼓励。
王司长讲述了自己曾带领汶川地震灾区的同学前往俄罗斯青少年营地疗养,在陪同疗养的 过程中,王司长发现了孩子们对于俄罗斯的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有很高涨的热情,孩子们也通过这次活动收获了很多在课堂上不曾收获的东西。随后,通过广泛的海外 调研活动,发现修学旅行在很多国家是一种常态的学习方式。修学旅行等校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呼唤,是广大学生的呼唤,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新一轮的教育 改革着眼于:提高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内涵、改进教育治理。因此看来,开展修学旅行等校外活动是顺应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的活动。
王司长重点介绍了蒲公英行动计划,蒲公英行动计划是教育部为了推进校外教育而准备启动的行动。蒲公英行动计划通过“建、管、用、宣、研、训、联”等多项措施展开,目前已经批准了150个类似于俄罗斯青少年大型综合实践营地的项目。将来还需加大投资。
蒲公英行动计划的实施重点在于建设相关机制。根据各省市的教育情况,王司长指出:首 先要建立试点工程,摸索校外教育的发展路子,发展典型的校外教育活动,将成功的试点工程再推广到全国范围。所以建机制,第一就是要扩大试点,第二就是要确 保安全,学生的安全重于泰山,教育工作者需要实时警惕安全问题,应该及时地为学生组织安全教育工作以及安全演练活动。建机制第三个方面要体现公益,修学旅 行是让学生受教育为主要目的,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如果有可能应该设立一些专项资金,让学生走出校门,也可以利用功用经费中的一部分,开展实践活 动。最后是交流借鉴的问题,交流借鉴包括各地之间的交流借鉴,也包括与异域海外的交流借鉴,让它山之石可攻于。王司长特别提到了世纪明德集团在修学旅行活 动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王司长最后号召与会人员:关于教育的发展改革、关于校外教育,关于修学旅行,国家的政策是明确的,可以说集结号已经吹响,作战图已经绘就,司令部已经成立,不能再玩潜伏了,要抓铁有痕,踏石有力,攻坚克难,夺取胜利。